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
❖❖
目录
百年中共党史
丁俊萍 王欣 | 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百年历程及经验 |
唐皇凤 梁新芳 | 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 |
张雪梅 | 中国共产党创新群众路线的百年进程与经验 |
黄伟力 | 中共二大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贡献 |
百年建党经验
孙力 田志轩 |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伟大使命和内在逻辑 |
董树彬 | 中国共产党在新型政党制度中领导地位的生成逻辑 |
王学俭 许斯诺 |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现实考量与策略探究 |
新时代党建探索
陈志刚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三个新定位 |
周建勇 | 新时代党建中的嵌入治理问题研究 |
黄东 | 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党建之维 |
杨德山 张冬冬 | 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学科发展现状调查及展望 |
基层党建创新
全林 |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
王大广 |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首都实践及其现实意义 |
彭勃 吴金鹏 | 以空间治理破解基层党建“科层化旋涡” |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百年历程及经验
作者:丁俊萍、王欣
摘要: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培养党性、锻炼党性、坚守党性的根本途径,也是每个党员正心、修身、明道的必修课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自身建设历程中,党性教育一直都是管党治党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民主革命时期的党性教育从提出党性基本要求到形成党性教育思想并进行党性教育的成功实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性教育继续开展但也经历了严重曲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性教育从教育、制度、反腐倡廉等多方面展开,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的思想得到系统阐述、实践全面展开和制度不断完善。百年来党性教育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给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教育以有益启示。
作者简介:丁俊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欣,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
作者:唐皇凤、梁新芳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最富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的现代政党,自我革命是锻造强大政党的核心秘诀。自我革命的政治话语彰显出党的崇高革命理想和旺盛革命斗志,持续唤醒每个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重塑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身份和革命理想,将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革命目标引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中,凸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双重制度身份。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以持镜自检态度强化党的自我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制度建设保障党的自我革命的纵深推进,既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也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根本原因。
作者简介:唐皇凤,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梁新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专业博士研究生。
中国共产党创新群众路线的百年进程与经验
作者:张雪梅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群众路线纳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进行制度安排,赋予群众路线创新使命,也揭示了群众路线创新与党的领导力提升之间的逻辑关联。基于史实考察,二者联动发展进程表明,创新群众路线以提高党的领导力是百年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征程中取得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强国征程中行进的新曲,这是由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性质地位所决定的,也是对其性质地位认识的深化。梳理总结这一基本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创新群众路线,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党的领导制度创新,提高新时代党带领人民群众逆境而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国领导力,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张雪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共二大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贡献
作者:黄伟力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政治建设贯穿其发展的全过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中共二大,可以清晰看到,这次会议对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了三方面突出贡献: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通过确立党中央权威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中共二大在政治建设上的建树,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厚植了政治根基,也为党的政治建设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研究包括中共二大在内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建设的探索历程,可从中获得具有当下意义的思想资源和政治智慧。
作者简介:黄伟力,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伟大使命和内在逻辑
作者:孙力、田志轩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的自我革命,并形成和确立了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当代中国伟大的社会革命这一开创性的思想和命题。展现了首先要通过自我革命,提供加强党的领导的强大支撑,继而才能够真正使党的领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支撑的内在逻辑。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坚守无产阶级政党核心价值追求的历史性举措,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是中国共产党探索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实践自觉和时代创新。自我革命聚焦破除党建设发展中影响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以制度治党推进从严治党,以“党法严于国法”推动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完成历史性新契合,建立党内的法治建设与党的权力担当相适应机制。自我革命的互动逻辑,展现了完全不同于西方政党政治的社会发展模式,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中国道路不断开拓的基本逻辑,展开了当代人类文明新进程。
作者简介:孙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田志轩,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讲师。
中国共产党在新型政党制度中领导地位的生成逻辑
作者:董树彬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其最大制度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在近代中国现代化动荡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在推动中国革命前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实践和制度方面实现了创造性运用、创新性发展,逐渐在多元主体互动中实现了对其他政治主体的全面超越,确立起在新型政党制度中的领导地位,并最终通过人民政协制度的形式得到制度化肯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对既有政党制度的范式超越,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简介:董树彬,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现实考量与策略探究
作者:王学俭、许斯诺
摘要:思想建党常态化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一个实践推进和教育融入过程,也是一个组织维系和机制建构过程。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法宝,而且对全社会具有强大的价值辐射和示范功能。加强新时代思想建党常态化策略探究,要求具备明确的问题导向,既正视党员自身存在的理想信念缺失和异化问题,又注重从教育过程、党的建设、社会环境多个层面系统审视其种种不足,并剖析原因所在。为此,新时代推进思想建党常态化,一方面要针对现实难点问题,坚持党的工作规律与教育规律相融合,党员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的具体策略;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整体协同效应,坚持一切从严的原则,内部优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各个方面,外部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最终凝聚起思想建党常态化的强大合力与向心力。
作者简介:王学俭,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许斯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三个新定位
作者:陈志刚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个重大判断,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新的定位。第一,本质定位,即从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来说,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这个新定位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流砥柱的认识。第二,结构功能定位,即从党在国家和社会关系中的结构功能来说,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职责和功能。这个新定位,使党的领导从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的领导拓展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第三,政治定位,即从党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品格来说,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革命党的统一,必须不断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这个新定位,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三个新定位密切联系,是一个整体,确保党的领导有名有实、有权有责,既有外在的结构功能保障,又有内在的政治品质支撑。三个新定位,深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共产党执政规律。
作者简介:陈志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研究员。
新时代党建中的嵌入治理问题研究
作者:周建勇
摘要: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密不可分,党的组织嵌入治理,有助于更好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建承载组织延续与国家治理双重功能,前者是作为组织的政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后者是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而形成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政党嵌入治理,是实现党的建设进而以党的建设推动治理的有效路径,也是新时代党建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安排。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党建引领治理的理念,以及区域化党建、党建联建等制度安排,在将政党嵌入社会(各单位、地域)的同时,推动了对社会的有效治理。作为一种治理体系的党建,为推进基层党建、巩固党的组织开辟了广阔空间,也为思考党建与治理关系打开了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周建勇,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外政党比较研究中心教授。
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党建之维
作者:黄东
摘要:坚持党建引领,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关键。要把中国共产党践行、捍卫与创新科学社会主义之于世界历史的伟大贡献说清楚,把中国共产党坚持、探索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于全球破解治理赤字的重大价值说清楚,才能做到“讲好”法治故事,才能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效文化支撑,才能进行有力国际传播,获得更多国际话语权。基于党建维度明确“向世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三重要义:实践第一、人民至上、有机统一。实践第一强调党领导下的法治建设秉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强调法治治理效能,突出制度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人民至上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选择的结果,一切法治治理都是为了人民;有机统一突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系统观念下法治体系科学规范、法治运行通达无碍。三重要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品质、价值立场和方法论特征,体现出中国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的统一。对此进行诠释是向世界提供中国法治智慧和法治方案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
作者简介:黄东,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学科发展现状调查及展望
作者:杨德山、张冬冬
摘要:在高校设置独立的党的建设学科,是培养专业化党建人才队伍、提升党建教学与研究质量、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要举措。近四年来,高校党建学科在研讨学科发展、制定培养方案、招录研究生、扩充师资队伍、推动党建研究等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但党建研究的整体质量和党建学科的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优化。要凸显高校办学特色,加强党建专业的基础性研究和规范化建设,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属学科的集群优势和互补效应,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党的建设学科的政治功能和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杨德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张冬冬,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作者:全林
摘要:基于引领要素的系统分析框架来看,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在引领理念上存在共识不足的问题;在引领结构上存在“党政强、社会弱”的问题;在引领平台上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在引领功能上存在党建悬浮于治理的问题;在引领机制上存在制度化不足的问题。破解这些现实困境,需要在引领理念上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凝聚城市基层治理的价值共识;在引领结构上打造“党政强、社会强”的均衡型城市基层治理结构;在引领平台上,应做好系统梳理、总体谋篇,厘清共治平台、自治平台、线上平台、线下平台的定位和功能;在引领功能上,应将党建寓于城市基层治理之中;在引领机制上,推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作者简介:全林,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首都实践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王大广
摘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根据实践探索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改革路径、有效体系、评价标准。北京作为首都和超大型城市,通过启动“吹哨报到”改革,在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一是从问题角度出发,理顺改革的逻辑起点;二是从根本性问题意识出发,重构党领导基层治理的有效体系;三是实现治理议题的角色转换,科学设置了改革的评价激励机制。这些改革,留下很多宝贵的启示,为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经验借鉴。
作者简介:王大广,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所副教授。
以空间治理破解基层党建“科层化旋涡”
作者:彭勃、吴金鹏
摘要:基层党组织对科层化运作方式的过度依赖不利于社会参与和合作治理,使基层党建陷入“科层化旋涡”。党建空间治理为破解党建“科层化旋涡”提供了可行路径。通过对上海市基层党建空间治理实践的经验研究,可以发现,党建空间治理多元主体在组织嵌入和资源整合的治理过程中进行双向互动,通过信息共享、动员式参与、共有治理平台的作用机制,促进社会共建共治,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党建“科层化旋涡”。党建空间治理理论在治理结构、运作形式、治理理念方面更加有利于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
作者简介:彭勃,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吴金鹏,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电子书下载地址:
https://book.yunzhan365.com/mxyal/fhbe/mobile/index.html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关注、点赞、留言、转发,分享你的感受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